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陈钰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自然与神性的呼唤——《山之巅》

2013-08-06 15:19:16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
A-A+

  在西藏写生的那段日子,陈钰铭时刻被那里的氛围感染着。雪域高原的人文风情、地域文化无不给人以心灵的净化。从此,陈钰铭对西藏这块土地有一种独特的感受,他对西藏的认识也从肤浅的表象转向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。于是表现藏族同胞的原始生活状态,探寻精神上所蕴涵的天人关系,已成为他作品的主旋律,其中《山巅》就是一幅涉及此类题材的画作。

  画面所表现的是几位藏族男女在山巅上祈祷的情形。他们虔诚庄穆的表情代表了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与敬畏。据说在吐蕃王朝早期,人神是融为一体的。赞普(最高统治者)就是天上的神,被派到人间执掌国政,当他的儿子长大到能够骑马奔驰时,自己便沿着彩虹般的天绳向上攀登,一直消隐在无限悠远的苍穹。古老的传说加强了西藏人心中的神性力量,于是他们更愿意到山顶上去,在靠近神灵的山巅做虔诚的祈祷。这时他们的心灵离天空最近,离世俗最远。站在山巅仰望苍穹,仿佛听到自然与神性的呼唤,从而获得抵达内心深处的力量,用做人生的思考和心灵的启迪。

  这是藏民特有的祈祷方式,足以反映出信仰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。在过去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雪域高原,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,没有它给予的巨大力量,很难有人能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,于是人们用想象力虚拟出各种神圣,赋予它们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山川大地、日月星辰乃至宇宙中的所有,无不具有超凡的灵性。这些其实就是先民头脑中的宗教观念,因古老的传承而保留至今。画家的笔触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,意在揭示人物的淳朴品质与坚毅精神,以及幸福的渴求。在他们眼里,宇宙山川皆以灵性的方式存在于天地之中,只有满怀虔诚之心,用信仰者的眼光才能看得分明;只有用静穆、庄重的宗教仪式才能得到神的庇佑;只有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其中,才能获得灵魂的拯救。他们的心灵远离了世俗的尘埃,澄净的内心盛满了美好和善念。

  在构图上,画家采取了全新的视角,更符合视觉的科学性,在平面中突出了空间的概念。他运用平视的角度塑造画中的人物,将高山之巅的人物与自然全部呈现在观者面前,消弭了由视角差异而带来的视觉变化。这是画家在水墨人物画中极富新意的突破,使作品更具写实的意味。西方艺术史上的先驱人物阿尔贝蒂曾经说:“绘画就是视觉锥体的一个横切面。”达•芬奇将这个观念大加发挥,他认为:“透视法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。”由此而知焦点透视法是西方写实绘画的核心。画家深谙此道,便不露痕迹地应用到中国的水墨人物作品中,起到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。由此看来,画家在创作技法上已经走出传统水墨的狭隘局限,将视野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,真正做到了东方和西方的跨越和融合。俗语称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,画家深知这种相互借鉴的力量。它不仅可以使固有的笔墨日臻完善,还可以为当代水墨语言开启新的途径,令古老的水墨艺术在发展演绎中得到最大的拓展和飞跃。

  这幅作品的色调依然呈现素朴的黑白之色,使画面在质朴之间生出几分庄重,比较符合画面情境的要求。另外,人物的铺排也显得错落有致、清晰有序,从而有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。画家抓住了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,使他们的举止神态流露着各自的身份特征。画家在虚化背景的前提下,强化了笔墨造型能力。画家忽略了人物服饰和形体的描绘,更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。从他们严肃庄重的神态上,读出一份庄严的虔诚。

  从《山之巅》这幅作品中,我们不难看出画家付出的努力和心血。这幅作品画的是普通藏民,也是陈钰铭最为得心应手的题材,其中所表达出的内涵广泛而深刻。既有对生命、家园、土地的深深眷恋,也有对自然、神灵的由衷敬畏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西藏人民独特的精神风貌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陈钰铭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